体育学院2017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工作安排
一、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论文实行引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根据体育学院师生情况,实行课题组引导和个人引导相结合的方针,毕业论文工作全部在学校“毕业设计系统”内进行,具体操作步骤参考附件内容。
二、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须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熟悉和掌握课题研究所必须的文献资料,通过思索、实验和调查,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并具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论文要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结论正确、合理,字数以0.6至0.8万字为宜。论文中出现整段引用他人文字而未加注释说明的,按抄袭剽窃论处,不准参加答辩,成绩按不及格计。
三、学生须在规定时间内与引导教师取得联系,并按时完成论文写作,否则引导教师有权拒绝引导。
四、具体时间安排:
1.引导老师上报选题(课题)名称及要求:2016年12月10日前(第15周)。
2.学生选择引导教师及引导老师选择学生阶段(双选):
时间:2016年12月12日——12月17日(第16周)。
3.分组方向及引导教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组: 程一辉、邢尊明、张磊、张颖慧、王永顺;刘鎏
民族传统体育学组: 庄昔聪、孟庆光、文明华、隋文杰;
体育教育训练学组: 吴桂宁、刘贵恩、扈伟、翁凤瑜、王惠山、孟青;苑琳琳
休闲与户外运动学组:王振、许佳晖、冯魏;陈光伟,黄亨奋
运动人体科学组: 胡国鹏、陈洪淼;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和兴趣爱好,结合教师的项目,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自由选择导师。
4.引导教师提交任务书:2016年12月19日——12月24日(第17周)。
5.学生查找资料,填写并提交开题报告(不少于3000字):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第18周)。
6.撰写论文、交论文初稿:(第二学期第5周)。
7.修改论文(二稿、三稿):(第二学期第6—9周)。
8.交论文完成稿(交引导老师):2017年5月1日前。
9.小组答辩:2017年5月6日——5月14日
地点:学院3楼会议室,具体组别和日期待定。
10.大组答辩定于2017年5月20日——5月28日之间,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11.最终提交材料:2017年5月30日
各引导教师于2017年6月2日前负责将所引导学生的论文开题报告1份、论文定稿电子文本及打印文本各1份统一交给学院教学科研秘书,同时提交电子文档到 (邮件名称为:姓名+本科论文)并在毕业设计系统中上传。
五、答辩方法及评分:
在参加小组答辩前3天,学生将毕业论文副本4份上交引导教师,引导教师将评论文副本两份交给论文答辩小组组长。小组答辩后,学生根据答辩意见修改论文,6月10日前学生将毕业论文正本1份、含历次修改稿(不少于3稿)的电子文本1份上交引导教师。
2017届答辩采取小组答辩和大组答辩相结合的原则,小组答辩由各组引导老师组织,大组答辩由学院组织。小组答辩评委由4人组成,其中3位评委1位答辩秘书,评委中至少2人为非引导老师,论文成绩由3位评委的平均分产生。小组答辩评定为不及格的论文或者经引导老师审核不能进入小组答辩的论文,须参加学院的大组答辩,大组答辩不及格的同学将推迟毕业;大组答辩评委由学院答辩委员成员组成。
本届设院级优秀毕业论文6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1篇。各小组答辩推荐出院级优秀论文1篇参加大组答辩,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由各组推荐的院级优秀毕业论文经大组答辩评分产生。学生报告时间不超过10分钟,总时间不超过20分钟。
评分按百分制可分为五个等级:
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优秀率最高不超过15%。凡是发现严重抄袭者,一律定为不及格。评分细则见附件。
六、答辩纪律及其它要求:
1.所有毕业学生必须参与答辩,不参加答辩者不能申请学位。
2.学生做报告时应准备相应的ppt做展示,在10分钟内完成报告,延时不得超过1分钟。
3.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答辩,不得请假,未按时参加答辩,按缺席答辩处理。学生在答辩期间,不得迟到与早退,否则将扣除综合表现分数。
4.答辩后一周内务必按照评委老师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再提交论文定稿,学院答辩委员对论文定稿进行抽查,若未按照评委意见进行论文修改的,取消其论文成绩。
5.所有相关文件,按照要求在“毕业设计系统内”上传或填写,包括:开题报告,任务书、中期检查、论文等。